为什么这么精心安排设计的一堂课,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带着这一疑问我们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开始时有的老师认为这并不是教师或者说教学设计上的问题,而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问题;有的老师则发现,这堂课上所出现的问题正是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碰到过的困扰。为了找出问题根本所在,我们将教学录像以片段形式反复播放,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讨论,甚至教师对一个问题的提法、对活动要求的说明、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使得语言表达单一。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听力基础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问题设计和语言训练的要求没有坡度性,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总之,还需我们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