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泥工活动:小螃蟹丹阳市正则幼儿园朱莉霞教材分析:泥工活动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项桌面游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幼儿手脑并用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泥塑是本园的课题特色,开展至今本班的孩子对此充满极大的兴趣,选择“小螃蟹”这一主题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热点,又满足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体验,活动以故事情境为切入口,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学,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泥工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活动中。活动目标:1.能用团圆、压扁、搓长条、分泥等基本泥工技法制作小螃蟹。2.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敢和满足感。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橡皮泥、泥工板人手一份,音乐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的图片,给幼儿讲故事。师:“有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清的,河底有绿绿的水草,还有圆圆的小石子,小朋友猜一猜这么美丽的地方会是谁的家呀?”幼儿讨论。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螃蟹师:“哦,原来是小螃蟹的家呀!”一只更可爱的小螃蟹爬过来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来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可爱的小螃蟹吧!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1.多媒体PPT展示螃蟹图片,看一看,发现了螃蟹身上有什么秘密?2.讨论:螃蟹的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3.利用儿歌进一步掌握螃蟹的特征螃呀么螃蟹哥,八呀八只脚,两只大眼睛,一个硬壳壳,两把夹夹尖又尖,走起路来么撵也撵不着。4.请幼儿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三、尝试制作,培养技能1.出示范例作品师:“这是老师做好的一只小螃蟹,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猜想、回忆之前已有的泥工技法。2.引导螃蟹身体、腿、大钳子以及眼睛的做法(1)教师出示螃蟹的身子,提问:“谁来试试做一做螃蟹的身体?”幼儿尝试制作,教师总结:这种技法叫做团圆、压扁。(2)教师出示螃蟹的腿,提问:“螃蟹有八条腿,它们都差不多一样长和一样粗,怎样又快又好地做出螃蟹的腿呢?”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平均分泥的方法就能解决,先搓长条,从中间分成两段,接着把这两段从中间分,变成四段,然后再把四段从中间分,变成了八小段,最后搓成螃蟹的八条腿。(3)螃蟹除了一个圆壳,八条腿,还有什么?(大钳子和眼睛)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用平均分泥、搓长条以及团圆的技法做成两只钳子和眼睛,并用剪刀剪出钳子尖端。(4)运用接合、捏合的方法做出完整的螃蟹。利用儿歌引导::搓个大圆做身体,一分二分三次分,搓成八条细腿儿,两只眼睛圆溜溜,大大钳子剪一刀,最后全部都装上,我的螃蟹做好啦。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师:“你们想不想给这只小螃蟹找更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动手给小螃蟹做朋友吧!”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作。4.展示各组的作品,相互欣赏,自评互评作品。四、延伸活动在制作常见螃蟹之后,尝试捏不同的蟹,教师提供辅助材料(一次性饭盒、纸杯、纸盘),拓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反思:孩子喜欢玩泥,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成果作品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所以我充分肯定幼儿每次的泥工作品,在这次泥工活动小螃蟹中我几点感想:1.巧妙运用儿歌,塑造形体利用儿歌的形式把塑造形体的步骤、要领说出来,从语言感知——形象思维——具体行动,训练手部技能技巧的发展。如捏螃蟹时,我用这样的儿歌来引导:搓个大圆做身体,一分二分三次分,搓成八条细腿儿,大大钳子剪一刀,两只眼睛圆溜溜,最后全部都装上,我的螃蟹做好啦。2.多种形式讲评,激发创新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孩子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我就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等形式,让大家一起来讲评,一起来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尤其是对螃蟹形态上表现的不同,很多孩子对腿部的变化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