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相待,消除障碍——如何实施高中后进生转化一、案例实施背景后进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学生,可分为纪律后进生、学习后进生以及综合性后进生。其中学习后进生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自身智力因素所影响,后进生的最显著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既落后又能进步。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就会使其很快向“坏”的方向堕落。现将本人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做一整理。二、案例实施的理论依据后进生是天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一个高中生,他必定经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学段,而每个学段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后进生现象,那么是不是都统统归结于“学生自己不乖呢?”我认为我们教育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过调查发现,每个后进生与老师之间在些心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一)、心理沟通交流障碍后进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打架、骂人、违纪、说谎、不完成作业。他们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让人看不惯,老师对他们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仍没有多大改变。这样一来,老师对他们的感情必然淡漠,甚至反感,久而久之,形成老师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障碍。(二)、认识、理解障碍后进生在认识、理解、判断是非问题上,认识水平比较差,其他学生只需老师一点就明白的道理,后进生却理解不了。老师给后进生讲道理,后进生不仅不理解,反而认为老师是在找茬整人,偏向好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的当面顶撞,有的沉默对抗,有的口服心不服,形成师生之间认识、理解的障碍。(三)、教师的学生观偏差造成障碍老师的学生观决定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着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当然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后进生是“生就的木头造就的料”,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对待后进生肯定没有好言语,科学的教育行为,其结果可想而知。(四)、情感障碍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很重要。有部分老师,同样的错误如果发生在班上干部或学习好的学生身上,老师在感情上往往采取“宽以待人”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而发生在后进生身上,老师则火冒三丈、狂风暴雨,一些刺伤学生感情的话脱口而出,这些不公正的做法势必引起后进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师生隔阂。三、案例具体操作第一、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不要冷言风语。后进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言语不羁,但其内心世界却十分脆弱。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因而特别渴求其人格上的独立,最怕语言上的刺激,伤害后进生人格的语言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促使他们向相反的方向继续下滑,而且会引起他们对老师的愤怒,从而时时与你作对,严重地会在班上兴风作浪,败坏班级声誉。在高二时,我接手了一个从理科班转来文科班的学生蔡金涛,其家庭条件是相当不错的,但就是话太多,讲话也不注意分寸,不分场合,刚开始就因几次我的批评而耿耿于怀,终于有一次跟我言语不和而发生冲突,后来我心平气和与他进行沟通后发现,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很有自己的思想,他也谈到对我在批评他时的一些言语很抵触,我也进行反思,确实对他批评时说了一些对“好”学生不会说的话,使他很难过。所以,对后进生尤其当后进生犯错误时,切勿训斥,而是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言之以理。第二、主动接近后进生,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善意地知觉对方,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励,形成一种“情感效应”。如果善意地知觉对方,有意无意寄于良好的期望,对方便会产生相应的反映,否则就会产生负效应,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品德就会退步,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而要转化后进生,我们就要带着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去和他们交朋友,这样后进生就会和你真心交谈,吐露内心的隐秘。同样是高二时转过来的龚忠旭,从多次与她的交流中发现该生内心很有思想但不会轻易外现,从高二到高三一有机会就与她交流,从学习、做人、处世等诸多方面与她进行沟通,终于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上了一所本科院校,在入大学之初还特意来到学校看望老师。由此可见,“教育爱”是人类深层次的爱,他摒弃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