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太和县第三小学孙如杰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激活了。”激活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当成一种需要,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何建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1、活用教材,让学生动起来《标准》要求‘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用活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和多种基本运动技能,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球类运动,融娱乐、健身、竞技为一体,蕴藏着丰富的体育文化。利用好球类教材吸引力及深刻影响的无形资产,无疑对落实《课程标准》,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将会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篮球课大部分学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看客’,连最基本的‘运球’都不会。为了让学生都能动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多变的方法,用活教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如变场地、器材,可以把场地变‘小’、篮球架变‘低’、篮圈变‘大’、还可变‘记分’方法等多种方法,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子,动起来,从而实现篮球的教学目标。2、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因而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多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教学单调枯燥,学生是不欢迎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例如,教材耐久跑,既要耐力又要速度,是当前学生最怕学的体育项目之一。而耐久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质而且磨练意志,培养吃苦精神。对于这一类教材,如果教师不用心备课,在教法上不创新,很难受到预期效果。在800米跑单元教学中,笔者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如走跑结合、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往返跑、报时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智力开发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只要教师用心去想、去创新,学生就有很高的积极性和用不完的劲,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3、课中设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手让学生猜想,提出假设对学生提问,哪怕是错误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及时鼓励与表扬,激励他们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上课一开始,教师便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对前滚翻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有的同学翻不正,有的同学起不来------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体会,各自找出自己或同伴的缺点及原因,学生会边练边想。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准确的着手位置,头背依次着地、屈膝团身等技术关键,再与自己的技术做一对比,并逐步改进动作,当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完成前滚翻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前滚翻大家都做得不错,接下来,大家能不能在前滚翻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新动作呢?”可想而知,学生的一番创造,使基本动作得以延伸,不仅把枯燥的体育课上活,而且也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新动作的心理需要。4、及时评价,激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认识理解水平和知识驾驭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尝试中对知识的理解往往难以到位,须加以引导,予以拓宽、引申、激活。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课堂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特别是体育中的弱势学生,稍有不适往往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当然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们的掌声、教师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