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几乎年年都提,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各种方法和策略层出不穷,都收到效果的。时间一久,我又发现,渐渐的那种倦怠感又回来了,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1.消极情绪没有热情、没耐心,感情疲劳的状态,对学生的不配合感觉到无奈,想不到有什么好的方法去教育2.漠视情绪:和他人保持距离、不思进取、不易接近。3.颓废情绪:当收到打击后消极、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每当我出现这种情绪的时候,我常常会暗示自己:“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无暇管教,我应当关爱他们,宽容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的美好,我应该快乐,因为我快乐,我才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我应该幸福,因为我和折磨多年轻,朝气蓬勃的孩子在一起。在成长中,那个孩子不会犯错呢?”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人曾经对教育做了一个歌曲化的比喻:“教育是一首歌,可以是民歌,可以是美声,也可以是通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但作比喻的人忘了,教育若想演唱出一首音律动听的歌曲,歌者的本身更为重要。若没有天籁般的嗓音怎么能唱出动听的旋律,若没有几番寒彻骨的努力怎么能调息养气自如高歌。所以,教育是一首歌,而歌者则是歌曲的骨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关注度再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们的言行也前所未有的备受关注。带领孩子们畅游他们歌的海洋,享受“清词丽句必为邻”的快乐则每位教师最大的幸福。但日子久了,当他们在同一岗位走过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执教生涯时,他们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对工作失去兴趣,精神不再饱满,工作绩效降低,身心倍感疲惫。 听了孟万金教授的课,防治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还可以用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让我觉得很有新鲜感,对于我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容易内化。这次讲座本着古为今用原则,吸取精华,为防治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而且,以科学为依据,例如说“大脑需要在四波段交替运行,缺乏安逸会让大脑厌倦懈怠”,有理有据的证明了紧张的工作后需要休息和放松,说明“一计”以逸待劳。又例如,“无中生有”,本意是虚虚实实。转意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或者造出来,就是创造。教育学上提出教师的劳动应该具有创造性。著名教育专家叶澜说过“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我的理解用几个字概括: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