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议 师 德 建 设南通市鹤涛小学 孙玉华早在师范学习时,老师就告诉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为人师表。走上工作岗位,学校也间周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时常强调师德规范。作为一名教师,当然也是一名家长,间或也能耳闻目睹教师行业中的一些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其中以课业负担、体罚、家教最为热点。那么我们的师德建设不妨从现实问题出发,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人们经常喜欢把教师和医生放在一起谈论,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庸医误人”,我觉得教师也一样。假如有这样两位老师:A 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上精讲精练,很少加班加点,课余时间自己读书学习。B 教师起早贪黑,反复讲练,整天忙于上课、改作业,无暇顾及其他。学生会更喜欢谁呢?答案不言而喻。但现实中往往后者常常会得到赞扬。用学习把儿童应该拥有的游戏权利和时间挤掉就值得表扬?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形象。过去把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完全割裂开来衡量,似乎不足以让人心服口服。师德建设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的价值导向。二、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基础教育中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高发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关乎职业道德建设,也关乎教师的压力过大。遇到顽童,加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压力,教师心之急切可想而知。曾听一位老教师这样教导一位青年教师:“你心里再着急,哪怕打自己两下也不能碰孩子呀!”日积月累,不少教师便出现了心理问题。网上某地区一项关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表明, 44%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中,轻度占 33.88%,中度占 8.36%,重度占 1.76%。主要表现为强迫症、躯体化、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此学校层面可做的就不仅仅是加强师德建设,对教师进行定期心理疏导也势在必行。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关注学生家长需求。有偿家教可谓屡禁不止,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他采取了“疏导分流”的策略。作为一线教师,我遇到多位家长谈到自己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希望能找到专业老师托管的愿望。我从网上也了解到在香港,不少孩子放学后不是回家,而是直奔各种专业托管机构而去,不仅仅辅导学习,还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因为不少家长有需求,近些年学校周边晚托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不知从何而来,良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