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有效教学”数学教学设计 课 题植树问题——找规律目标知识目标1、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规律。 2、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主体课型要素组合方式重 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能力目标在探索活动中寻用观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发展思维能力难 点圆周问题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和圆片执教者韦前英设 计意 图 教 学环 节操 作 流 程1.看+想+讲:(课件出示)苹果、香蕉和花生。问:仔细观察这三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出这个规律,大家有信心吗?(板书课题:找规律)3′2.看+听+想+讲: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图上都有什么?从图中找一找,发现刚才看到的间隔排列了吗?3′3.看+听+想+讲+做+动静:同桌互相交流:比一比复习中的三组间隔排列和场景图中的排列,有什么不同? 3′ 3. 看+听+想: 1.看+想+讲+做+小动: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验证规律。8′2. 看+想+讲:小结:小棒都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都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 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 1。3′1-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间隔问题有初步的认识。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1-2 扩大“间隔排列”规律外延。 2-1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场景内容,再从局部观察,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规律。 2-2 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发现的规律。 3-1 让学生亲手通过实践操作,再次探究间隔排列物体的特点。3-2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 4-1 通过寻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1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设创情境探索规律深入探究发现规律1. 看+听+想+讲+大动:(课件出示)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有什么相同点?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小组合作研究。师引导,生总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 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 1”这一规律。8′2 看+听+想+讲+大动:研究复习中的三组间隔。它们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又能找到什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