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向日葵》莫奈《日出的印象》 又称 --- 印象派音乐,产生于 19 世纪末,是受文学和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作品中渲染了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作 者 简 介 德彪西 (1862-1918) ,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创始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追求丰富的音响色彩,意境朦胧,效果新奇。也被著名文学家罗曼 · 罗兰称为“伟大的梦境画家”欣赏《月光》•思考:乐曲呈现了怎样的意境?•乐曲的结构和旋律、节奏有哪些特点 ?• 乐曲分为三部分,精美绝伦的旋律,丰富多样的节奏,细腻无比的和声色彩变化,描绘一幅月光照耀下,夜色迷茫,景物朦胧的绝妙画面。• 作 者 介 绍 刘天华 (1895 ~ 1932)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 主要音乐作品有二胡《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等 12 首。琵琶曲《歌舞引》等 3 首。欣赏《月夜》分析作品描绘的景象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1.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乐曲。它描写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 2. 它抒发了作者所感受到的泌人心脾的愉悦之情。 旋律特点 疏密相间 富于变化 节奏特点 柔美、抒情 演奏风格 典雅、细腻, 富有江南水乡韵味分析旋律、节奏的特点和演奏风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总 结 《月光》、《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让大家明白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真正优秀的民间音乐才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了解自己的音乐,喜欢自己的音乐并向世界宣传我们的音乐。 《月下独酌》 ——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