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设计编写者:政通小学 邬凤兰 执教者:邬凤兰编写时间:2014 年 4 月 18 日 执行时间:2014 年 4 月 24 日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 70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题【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和探究等过程,掌握用列举法、假设法解决要探究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抽屉原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准备】铅笔、纸杯、每组准备 4 支铅笔和 3 个文具盒【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4 分钟)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师:那我们一起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好吗?谁愿意?请举手。师:1、2、3 请你们到这儿来,这里有两把椅子,老师说开始你们就围着椅子顺时针走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