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职场经验)企业管理中常常出现管理者角色错位、忙而无效,优秀员工的经验不能共享,员工不能做正确的事和不能正确的做事等现象。员工职业化管理就是解决以上现象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法律规范化、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这是赵本山的经典作品《卖拐》中的台词,不管其是雅是俗、是对是错,总之其形象的描述了一个伙夫或大款普遍的职业形象特征。“职业化”,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的性格特征、知识技能、行为表现和形象装饰都应非常符合该职业的要求,职业化就是既能做正确的事,又能正确的做事,简单的说就是干什么像什么,职业化管理就是使员工干什么像什么的管理。例如,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化管理的结果就是使销售人员无论从性格特征、技能、行为和形象都要像一个销售人员。国外 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推行了职业化管理的举措,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如华为、联想等)也成功的实行了员工的职业化管理。下面将系统的介绍企业如何实现员工管理的职业化。职业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进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法律规范,从而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资格标准和行为法律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法律规范与培训该类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以提升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那么,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呢?“项目化运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集团化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企业推行员工管理的职业化,就应该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第一步,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做好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工作,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推动小组、标准开发小组和标准评审小组。项目领导小组 3-5 人,由公司领导成员担任,负责动员、支持与指导思想的确定;成立项目推动小组 3-5 人,由人力资源部领导担任,负责项目的具体的支持、跟踪、宣传推动;标准开发小组 5-8 人,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组成(也可以包括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核心素养、知识技能资格和行为标准的开发;标准评审小组 5-7 人,由相关领域专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家和公司主要部门主管,负责对项目开发小组工作成果的审核和评定。第二步:进行职类职种的划分职类职种通常包括:管理类(经营职种和管理职种),技术类(研发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