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标准实施管理(一)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概念和效力概念: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共同遵守的劳动方面的办事规程或行为规则。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国家级、行业级、 地方级劳动标准的延伸和细化,是劳动力市场主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或用人单位单方以国家、行业、 地方级劳动标准为基础,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劳动标准。用人单位劳动标准仅适用于用人单位范围内的全体劳动者。效力: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效力取决于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制定方式。制定劳动标准的方式分为集体合同、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三者的效力等级遵循两个原则。1.就高不就低原则。从高到低依次为:集体合同、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三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益,在各自的范围内适用,因此较高等级文件的内容可以称为较低等级文件的补充。2.更有利原则。如果集体合同、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对同一事项作出规定且规定的内同步一致,应以劳动者请求使用且对劳动者最有力的那个等级文件为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优先适用。(书 3 和 7 页)(二)简述用人单位制定劳动标准的方式和权利限制制定劳动标准的方式:用人单位制定劳动标准的方式有集体合同、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样本。集体合同主要在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谈判的基础上,确定用人单位内部劳动标准, 其约束范围不仅包括本用人单位的有所劳动者,还包括未来加入本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形成劳动标准的主要形式。由用人单位自主建立,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和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认。劳动合同样本内容包括工资标准、工时标准 (包括休息休假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社会保险标准等。权利限制:用人单位制定劳动标准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限制和程序限制。内容限制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规范,包括内容合法、 结构完整、 规定全面。而且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区强制性劳动标准的规定,不能低于底线。程序规范是指用人单位劳动标准依其制定方式的不同而应遵守法律对于程序上的不同要求。 制定程序包括一般程序和法定程序,一般程序包括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及工作标准、 写出提纲、 起草、 征求意见、 修改、 审批和公布; 法定程序包括合法性审查、协商、公示或告知、备案。其中,法定程序是核心。(书 3-7 页)(三)简述用人单位制定劳动标准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制定劳动标准的影响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