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母亲河 课题: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2.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教具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意图复备一、导入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可先学习《浪淘沙》一诗,为理解《凉州词》中塞外的景色做铺垫。)二、共同学习(一)、自主学习1.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王之涣的名句让学生呼出。) (2)补充介绍: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3.感知诗歌内容读过这首诗,你们来说一说,作者描写的是哪些人的生活。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广 泛 地 了 解诗人,了解诗人 的 创 作 背景,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理解词语,理解 诗 句 的 意思。整 体 感 知 全诗的内容。准 确 理 解 诗句 中 的 词 语意思。你怎么理解“远”这个字的含义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来说明这塞外边疆之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