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海南中学 解爱群 浅谈历史新教材内容的整合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地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首先,对即将实施教学的模块作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 新教材与过去多年的旧教材相比,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确立专题型体系和模块教学。这种变化,实质上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计划性。如何在 36 个课时里完成一个怎样进行一个模块的设计、一个单元的设计、甚至是一课内容的设计,作业的设计、评价方式的设计等等,都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模块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 人教版三个必修模块的编写顺序,都是先中国史再世界史。线索固然很清晰,但是如何解决各单元的衔接问题和中外历史的过渡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思考。对此我们将各单元的先后顺序作了调整,基本指导思想是同时代的中国和西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教学,加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凸显历史的整体感。我们对此做出了调整,指导思想是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中国和西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第三,一个单元内部的各节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材多元化、模块的限时性等特征,我们必须在阅读和理解了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和各节之间联系后,再分别解读各节的课程标准和单元的课程标准;最后对该单元作出单元整合。目的就是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四,一节教材内容的整合。 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课标不做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就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如《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东欧的巨变;教材编写得学生不好理解的,又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如《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师就要增设背景或材料或活动,辅助学生学习;教材已有的资料,如正文、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凡是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如必修Ⅱ中,《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课,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学生听起来既直观生动又通俗易懂。 第五,必修三个模块之间的整合。 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