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防制(杀虫、灭鼠)方案 一、病媒生物防制的组织工作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的组织工作,做好杀虫、灭鼠药物和监测工具的集中供应、配制、分发和剩余药剂的销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设立专项小组,做好蚊、蝇、蚤、蜱、螨、鼠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常识宣传,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二、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原则 常规原则:坚持病媒生物监测,当病媒生物密度不高(参照监测方案密度指标)或未发生媒介相关疾病时,加强环境治理,对孳生地进行有效管理,辅以个人防护和药物杀灭。 应急原则:坚持病媒生物监测,当媒介生物密度过高(参照监测方案密度指标)或媒介生物性疾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三、病媒生物的监测 参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按照《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四、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 灾区病媒生物控制应以防为主,加强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病媒生物控制的日常工作首先要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除卫生死角。重点对公共厕所、私厕、垃圾桶、垃圾堆放场所、各种积水和污水定期进行清查和清理。要主动搜索和控制孳生地,对发现的蚊、蝇、鼠、蚤及其孳生地等进行局部、定向杀灭。按照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采用简易、实用的方法,对蚊、蝇、鼠等开展定期、连续监测。对灾民安置点、救灾营地等有蚊、蝇的部位进行空间喷雾等速杀,对垃圾收集点、厕所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滞留喷洒等长效处理。当群众反应蚊、蝇、鼠普遍较多,或当灾民安置点的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达到杀虫、灭鼠的参考指标时,建议对整个灾民安置点进行相应的杀虫、灭鼠处理。 (一)对蚊蝇等的设施防护及个人防护 尽可能设置对蚊、蝇等的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努力实现对灾区人群的持续保护。 1.在帐篷、简易房或其它临时住所装置纱门、纱窗等简单的防蚊、蝇设施,尽量使用蚊帐、药物浸泡蚊帐或长效药物蚊帐。 药物喷洒或浸泡处理蚊帐常用药物及剂量为:溴氰菊酯喷洒蚊帐,9~12 mg/m2,浸泡蚊帐 15~25mg/m2;顺式氯氰菊酯浸泡蚊帐,25~40mg/m2。其持效可达 3~6 个月,甚至更长。对门帘、纱窗等可做类似的处理。 2.在帐篷、简易房、临时房等住所内,使用盘式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