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富县沙梁中学 魏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教学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熟悉本节内容。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多媒体课件展示前两节相关内容,师生共同回顾。设疑新课:指导学生完成“想一想、议一议”,并指出此类问题很多(豌豆圆皱、番茄红黄、兔黑白、鸡冠形状、有无耳垂、眼皮单双等),不能只靠猜测,最终还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人类对遗传现象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孟德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授内容: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孟德尔 1822 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贫苦农民家庭,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1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 8 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 1865 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 35 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 1900 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过渡:那么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 34 页图和第一段回答问题。(板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豌豆杂交实验一(1)情景再现孟德尔首先选择了豌豆茎的高矮作为研究对象(高茎:1.5~2 米,矮茎:约0.3 米),用纯种的高茎和矮茎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副板书:高*矮——高……)(2)问题引导探究这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除此之外,他还做了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等的杂交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他为了找出这个规律进行了假说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