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掌握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史实,形成对农民阶级的认识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法概况归纳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新特点,理解甲午战争的影响。对义和团运动做出价值判断,从而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认识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才能抵御外来侵略。【教学重难点】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是本课的重点义和团运动以及口号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学生对这两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对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尚存在一定困难。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分析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背景,逐步培养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观点和方法。【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播放视频,分组讨论【课时安排】(一学时)第一目“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要点:① 甲午中日战争;②《马关条约》及其危害;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第二目“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②八国联军侵华;③《辛丑条约》及其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黑板上显示: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教师:同学们现在都能看到小黑板上的这首近代诗人丘逢甲的诗作,那我们能不能通过这首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呢? (学生:悲伤、哀痛、愤怒等)教师:同学们的回答反映了我们与诗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体现了每个中华儿女共有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也可见台湾始终牵动着中华儿女的统一情节。那台湾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哪个国家割去的?又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这个问题。2:甲午中日战争1回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得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提示: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扩张策略课堂设问: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那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契机是什么?提示:朝鲜东学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