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记承天寺夜游》。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背诵思路;赏析文中写景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两篇文章,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古往今来呀,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你能背诵几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一句借月抒怀道尽了天下离人之心。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写月景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出示课题、作者)。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1、(背景音乐)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生自由读文,抽一女生读)(师生评议) 强调读音:相与(yǔ) 藻(zǎo) 柏(bǎi) 荇(xìnɡ)强调节奏: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我想听大家集体朗读的水平怎样。来,大家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师认真听。师:我先不评价,我来给大家读一遍。2、师示范朗读,学生评议。3、学生再齐读课文。三、理解句意,读通内容;师:想要读得有感情啊,要先理解文意,请大家根据注解,自行疏通文意。不解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约五分钟后,师叫停,解决学生的疑难。(1)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1(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①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四、品味语言,读出感情(1)品味写景的妙处文章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写景层次、表达情感等方面着眼。庭中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明确:比喻,月光照在庭院中,整个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这句话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