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材分析-(2)VIP免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材分析-(2)_第1页
1/1
《老王》教材分析 杨绛的《老王》,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老王》写于 1984 年,作者通过老王窘迫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老王的“老实”与“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情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加强文本细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同时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教学这篇课文不仅仅着眼于老王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求,即老王是非常孤独的,但老王对亲情有着强烈的渴求。所以他才反复强调送鸡蛋和香油不是为了换钱,甚至他说送钱先生看病也不要钱。在解读老王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的难点放在对“我”的解读上,“我”的愧怍既是杨绛一个小我的反省,同时又是杨绛对这个社会道德现状的忧虑和批判——需要愧怍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比老王相对幸运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老王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老王,杨绛是用“记愧”的方式呐喊,以引起疗效的注意。所以愧怍是呼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材分析-(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