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厦门市莲花中学班级初一(2)班教师方晓敏日期2017.03.03学科语文课题《台阶》课型自读课人数52 人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在寻找、赏读、探究“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和中心,学习运用细节描写。 2、体会中国农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学会聆听父辈的心声。 3、 陶冶美的情操,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重点】 在理解“父亲形象”中学习运用选材的典型、描写的细腻等写法。【学习难点】将学到的写作方法转化为一种写作能力。二、制定依据1.教学内容分析:《台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是一篇关于广袤社会背景下写“父亲”的小说。 课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身为农民的父亲苦于自家门前的三级青石板台阶不够高,用了半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造一座有着高高的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愿望,但在愿望实现后茫然和衰老也不期而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文中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了父亲的“坐姿”、“脚”、“草鞋”、“头发”、“笑”、“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且反复描写,真实生动,形象传神,从细节描写角度可以实现读与写的结合。2.学生情况分析:前在状态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潜在状态分析: 通过对“新基础”的“重心下移”教学方式的实践,学生已经习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本单元课标要求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抓住细节,通过学习细节描写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差异分析:本班 52 名学生,在学习程度和能力方面有所差异。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品析语句,解读细节,品味“父亲”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吃苦耐劳,追逐梦想的农民形象,也让学生感受了作为一个渐渐老去,内心无比痛苦与无奈的男人形象,还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传承与使命的交接。这样,不仅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人物的多面性与立体性,而且也初步掌握了从小说的细节描写入手,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多元解读主题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