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古浪四中 陈多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中涉及到的重点字词、名言及俗语。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常识。3、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写法。2、培养学生阅读浅显议论文的能力。3、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言及俗语。2、学习议论文的写法。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论证过程。2、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约 3 分钟)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板书)。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约 2 分钟)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著有《饮冰室全集》。三、议论文基本常识延伸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四、课文朗读,预习指导。(插入录音 7 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再加 8 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 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 3 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 4 题可以查字典。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 17 分钟。 )⒈ 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 契( )约 ②揽( ) ③ 悲天悯( )人qì lǎn mǐn解释词语: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的疾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朗读,填空: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明确)负责任 尽责任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明确)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六、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