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美国“阅读委员会” 1985 年发布的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的报告。其中有两条重要的论述: 1)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2)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效显著,朗读应该在各年纪都进行。低年级,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我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的低年级学生朗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第一,一字一顿地指读、拖腔拉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地“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第二,学生读错字、加字、漏字。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读得少,不熟练,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三,速度不当,韵文,如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四,音量不适,声音不美。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故造成严重拖音的现象。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许多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甚至熟练地背诵课文,但朗读时仍然缺乏感情。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种种问题都并不可怕,因为在上一年级之前,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但是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正确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语言能力的缺失了。 要想让学生从小就热爱语文,热爱朗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关键。那如何避免或纠正以上种种不良的朗读习惯,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中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培养良好朗读“姿态”好的朗读姿态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朗读姿态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