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班教学活动中设计有效的提问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往往会因为一句提问设计是否恰当而冥思苦想。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直观,更需要老师在提问设计中从细节入手,关注提问的策略,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一、多方位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小班学习活动的素材,应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中,但却要经过教师加工、润色后,才更适宜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的特点,让孩子积极回应,快乐对话。 1、开放性提问,不但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更会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联想,使活动充满生机。因此,在活动中,老师要紧紧抓住教学内容重点,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在活动《小兔找家》中,我设计了“小兔长得什么样?”“是不是所有的小兔眼睛都是红的?”等问题,让孩子们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充分的想象,巩固了对孩子对兔子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2、在提问中,我们不但要让幼儿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适当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促进幼儿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故事《甜甜的生日》中,我就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猜猜看这些礼物是谁送给甜甜的?”“甜甜收到这些礼物会怎样呢?”在这些提问的引导下,幼儿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积极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3、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吸引力,使孩子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着眼于活动的主题,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幼儿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如在健康领域活动《我爱洗澡》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洗澡时,擦肥皂时身上会出现什么” ?“在洗澡时你喜欢泡泡多,还是喜欢泡泡少?”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孩子产生极高的兴趣,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说出喜欢泡泡多少的理由,在活动中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体验到洗澡的快乐,从而成功地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 4、在活动中,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把活动重点凸现出来,将有助于幼儿对活动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在《冬姑娘的礼物》活动中,为了体现出冬天的主要特征,我设计了几个关键性的提问:“冬姑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