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湖北省枣阳市第六中学 郑从胜 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面孔,耳目一新的感觉。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落实。近年来,笔者依据新教材,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促进思维的创新教学中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几何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构思出一幅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图就是两幅符合要求的图形,请再构思两幅图形,画出图形,并写出解说词。 由于本题完全开放,学生构思的图形将是各式各样、形状各异的图形,令人眼花缭乱,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极大地展示和体现。又如,七年级上册 P142“利用你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七年级下册P132 图案设计一节“你能从菱形出发,设计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吗?”等等,类似问题在新教材中无处不有,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者。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中,我给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在如图所示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美国哈佛大学考试试题)由于本题趣味性强,同时又富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大胆探索。大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出发,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发现,本题每个图形都是由两个相同数字(1、2、3、4、5、6、7)组成的轴对称图形。完成此题后,大家仍余兴未尽,表现出一副积极探索创新的强烈欲望和意识。 3、积极创造机会,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