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的悲惨遭遇,分析人物形象,领会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认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1、要求学生回忆表现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然后确定人物描写的方法。 2、师生共同分析这几种描写方法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A、要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话,并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征 B、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C、找出有关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补充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明确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关于“脸”与“手”的描写(一)分析描写“脸”的作用。师要求学生找出了相关词句并分析小组交流,为小组展示作准备, 1:青白——长期不劳动、营养不良……2:涨红——尚有血色、不承认偷书……3:灰……颓唐——痛苦与不安……4: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断了腿,生活无法自理……师:(小结)局部描写是肖像与神态等描写的综合运用,由此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与形像。脸色的变化就是心灵的变化,颜色一步步加深,心灵受到的伤害也一步步加深,他的人生必将是悲剧。(二)理解关于“手”的描写作者通过“脸”局部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灵的变化,那么作者对“手”及其功能的刻画来塑造了人物的什么形象?1、找出描写手的句子。2、分析手的功用。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手的功用是什么?仿造例句说。例子:便排出九文大钱——有了几个钱,做姿态,摆架子,写出了他的虚荣和穷酸气,是一双在短衣邦面前摆阔的手。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一看,哪个组总结得正确而全面。(小组展示)(1)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生活所迫,一双用来偷书的手。(2)便替人钞钞书———不爱劳动,不懂得营生,一双用来替人抄书的手。(3)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读书人象征,一双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手。(4)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热心教小孩识字,善良,一双用来蘸酒写字的手。(5)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善良、幽默,一双用来罩茴香豆碗碟的手。(6)先是写服辩,后来是打——偷东西被打,一双用来写服辩的手。(7)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生活贫困潦倒,一双用来摸出钱的手。(8)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受伤惨重成了残废人,处于死亡边缘,一双用来走路的手。师:(小结)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动作描写也可以运用于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