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第 45 页——第 46 页例 1、2 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对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确定的位置。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在平面上座位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本课主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设计思路: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一、就地取材,结合教室这一具体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理解用第几列第几行确定位置的方法。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体会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明、准确;并通过介绍笛卡尔的故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善于发现,热爱数学,努力学习的教育。三、把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到方格图上的位置,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了方格图,并反过来给出数对让学生在方格图中找位置和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的位置。为学生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很好的基础。四、最后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本课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巩固和提升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能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从而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1教学难点:物体在生活中的位置与图上位置的正确转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单。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交流:猜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心情怎样?你猜对了,因为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聪明,上课也爱积极开动脑筋,所以老师有机会跟你们一起学习非常高兴。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