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题画二则学习目标:1. 了解郑板桥的相关知识2. 文言文知识积累3. 熟读课文4. 理解作者从画竹中悟出的道理了解作者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 。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有名的咏竹诗。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流程一·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饱含感情。先自由读然后齐读。(5 分钟完成)平行练习【试试看,我能行】1. 本文的作者是( ),( )代著名的( )、( )。选自《 》。·流程二·自学指导 根据译文及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课文,小组长检查。(6分钟完成)1.译文(1). 在江边画馆,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想法。其实,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并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趁兴落笔。迅速变化了形态,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确定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才是变化机巧。唯独作画是这样吗?(2.) 文与可画竹子,(在落笔前)心中已有了竹子完整的形象;郑板桥画竹子,心中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颜色的深浅、枝叶的疏密,枝叶的长短和粗细,信手画下去,自然形成了格局,所画的竹子形神兼备。轻视这一点的晚辈,哪里敢狂妄地效法前辈!但是心中有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其实道理是一样的。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1) 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