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另精通书画。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一读译一译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思考: “”记 ——本文记述了哪些要素? “”游 ——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积水”“空明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 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欣然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闲人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 闲闲”人 ?”人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闲闲”人 ?”人 ?闲情雅致闲情雅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学完本文,你想对乐观旷达的苏轼或者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用 3——5 句话表述出来。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