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醉翁亭记一二三一、字音字形 环滁.( ) 林壑.( ) 岩穴 míng( ) 伛偻..( ) 提 xié( ) 酒洌.( ) 颓.然( ) 山肴.野蔌.( ) 觥.筹交错( ) 阴翳.( ) 射者中.( ) chú hè 暝 yǔ lǚ 携 liè tuí yáo sù gōng yì zhònɡ 一二三二、重要词语 1.一词多义辨析 (1)临ቊ临于泉上( )临溪而渔( ) (2)归ቊ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高踞 到 聚拢 回去 一二三2.词类活用解释 (1)山.行六七里(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3)名.之者谁( ) (4)山水..之乐( ) 3.古今异义区分 (1)山间之四时. 古义: 今义: (2)非丝.非竹. 古义: 今义: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鸟张开翅膀”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名词用作动词,欣赏山水 季节 某个时候 弦乐器、管乐器 丝绸和竹子 一二三三、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现在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1.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的? 点拨:“乐”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乐”,更是为了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一个“乐”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乐”寄托于酒,“醉”缘于“同其乐”,在“醉”与“乐”的统一中完成对主旨的表达。 2.《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饶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点拨:(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与它的远近左右构成一幅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2)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木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早晨的宁静、清新,傍晚的昏暗,色调不同,气氛有别。 (3)四季变化之美。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