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英雄凯旋蒋建科 蒋建科,人民日报社记者、教科文部主任编辑。 1964 年 11 月生于陕西杨凌, 1986 年 8—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曾多次随“远望号’’测量船远征太平洋,参加某卫星发射报道,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报道“神舟”四号发射盛况。现主要从事专利、地震、核工业、航天、地质以及农业科技新闻等方面的报道,已累计发表科技新闻上百万字,先后获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等全国性及行业性新闻奖40 余个,获人民日报精品奖等人民日报好新闻奖20 余个。著有《农业新闻学》专著,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走近作者 “飞天英雄凯旋”这一文题,精练、简洁。“飞天英雄”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同时,“英雄”一词,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凯旋”则交代了“飞天”令人振奋和骄傲的结果。1 . 文题阐释文题背景2 .创作背景文题背景 2003 年 10 月 16 日凌晨,“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了 21 个多小时之后,顺利返回地面,它表明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这则新闻报道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整体感知历史性的一刻英雄返航人们的反应 神采奕奕微笑挥手致意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彻夜未眠屏住了呼吸掌声雷动 流下激动的热泪飞天英雄凯旋1 .语言风格 《飞天英雄凯旋》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时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充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洗练干净,富有表现力,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鉴赏与写作 《飞天英雄凯旋》主体突出,从细微处着手描写大场面。作者报道的是一个大事件、大场面,却不从大处着笔,无意写出场面的恢弘气势,而是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也是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从细微处写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全文篇幅短小,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写作技法3 .借鉴应用 《飞天英雄凯旋》一文,条理清晰、结构灵活。一方面,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 6 时 0 分”“ 6 时 07 分”“ 6 时12 分”等词语的使用,使条理显得非常清晰。另一方面,作者交替报道了天上、地面的情况,又从空间上立体地展示了“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航天英雄凯旋而归的过程。结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