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 杨 柳丰子恺 学习目标 1. 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2. 学习杨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3. 培养联想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课前学习 收集古代诗人咏柳的诗句,并理解诗的意境。 整体感知 导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诗词。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贺之章的《咏柳》,明确唐人写柳主要写杨柳婀娜的姿态。 描写杨柳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 二月春风吹杨柳, 吹乱心中几多愁。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 理解欣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理解欣赏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理解欣赏 “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