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逮、攥、怦怦、寒颤、形影不离”等词语;2.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3.学会与父母沟通;4.教育学生学习“我”与万芳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1.朗读表演;2.体会与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学会与父母沟通;2.学习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鼓励学生,调动情绪(二)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来到寿春已经半月有余了,我想你们每个人都交到很多新朋友了吧?那我问大家,你们有送过什么礼物给你的新朋友吗?请说说。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贵的礼物给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嘘,在哪儿呢?)对了,这不是一件具体的事物,而是当代作家张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为什么我要把它当作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大家呢?因为它里面包含着一种特别珍贵的感情,这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三)我来自查: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教学①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逮( )抹( ) 怦怦( ) 寒战( ) 树杈( )攥着( ) 脸颊( ) 无可挽回( )② 根据词义写出词语像身体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关系密切。( 形影不离 )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决定。( 自作主张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不可抗拒 )2.整体感知,思考作答。① 文中的这只羚羊是怎样的一件东西?(明确:爸爸从非洲带回来 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贵重的)② 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明确:爸爸、妈妈、我、万芳)③ 围绕“羚羊木雕”,这些人之间各发生了什么事?(明确:略)④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妈、我、万芳分别是怎样的人?爸妈:重财轻义;“我”:珍惜友情;万芳:仗义明理。(四)我来表演:分角色朗读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准备活动① 四人一组,一个人做听众,三个人分角色朗读(爸、妈、我);② 注意每人的神态语气心理性格(应怎样说,为什么这样说);③ 注意人物出场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④ 要用上什么道具,请准备简易道具。2.实践活动:我来表演,你来评。① 注意人物的个性;② 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重音语速语气);③ 评出谁是“最佳演员”。(五)我来研讨:分组,逐一讨论作答,要求同学们畅所欲言。这究竟怪谁呢?我们来看看直接与羚羊木雕有关的人:① 爸妈有错吗?②“我”呢?③ 万芳就没错吗?(六)我来体验:希望同学们都能踊跃地各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