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激趣 高效复习林小莉临近期末考试,我们的教学也进入了期末复习阶段,我们深感在上复习课时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主题,要么拿出知识点读一遍,再做练习题,或者是直接解题。学生不耐烦,复习效果当然不好。那么,一堂成功的数学复习课需要的是什么呢?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是一种激发人的感情天性的境界,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情境是一个猎场,学生可以在这儿发现猎物,情境是一个迷宫,学生要在这儿寻找出路,情境是一块跳板,学生要在这儿飞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与新课教学一样,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一、在导入中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复习课中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复习的愿望,或直接呈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典型问题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一般此时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然后提出要求,寻找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能洞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我在复习二年级的“认识时间”时,把教学情境引入设计为:明天是周六了,老师要去参加一场朋友的婚礼,婚礼在11:00正式开始,我路上要用15分钟,你能帮老师算一算,我最晚什么时间在家里出发呢?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应该让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解决。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们喜欢帮老师解决问题,体验成就感,所以我们设计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二、在练习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例题练习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