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曹雪芹 (1715──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雍正五年 (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后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 , 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 120 回本,其中前 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 回则为他人所续。 《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三个异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去品味。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 “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 香菱身世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 粉妆玉琢” 香菱被薛蟠强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