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余光中。2、品味诗作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感受诗文所蕴含的家国之思,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3、体会意象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4、初步了解诗作的结构美和音乐美。教学重点: 从意象入手品味诗作的意境美教学难点: 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乡愁四韵》歌曲,创设情境。(课件 01)2、“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 江水悠悠,乡泪长流,永无尽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土之情,千古一情,何人不有?何人能拒?现代诗人余光中被人称为“乡愁诗人”。他如何表达自己的故土之恋,乡土之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进这位诗坛健将为我们构建的情感世界吧。(课件 02)3、课题展示(课件 03)二、目标展示:(课件 04)三、作家身影: 结合课件了解作家余光中。认识“乡愁诗人”,知道他“文学创作的四度空间”、“右手写诗,左手写文”。初步了解其作品强烈的爱国情愫。(课件 05、06)四、经典美读: 配乐诗朗诵《乡愁》(课件 07)五、指导朗读,配乐朗读:1、教师指导朗读。(课件 08)2、配乐学生朗读。(课件 09)六、整体感知(课件 10)1、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七、研读思考(课件 11)1、四种意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所抒情感是如何层层递进的?2、材料助读链接----《邮票》3、材料助读链接----《招魂的短笛》4、诗歌由故乡之思写到祖国之念,既实现了情感的递进,又完成了主题的升华。道出了海外游子乃至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点燃了万众倾情的乡情之火。可谓感人至深。八、问题探究(课件 12) 《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分别体现在哪里?九、我来说一说:(课件 13)1、《乡愁》是一首海外游子深情而凄婉的乡之恋歌。它美在哪里?2、请以“乡愁是……”说一句或几句话。(链接)十、重温乡情:齐颂《乡愁四韵》(课件 14)十一、结束曲,作业布置。(课件 15)教学所用文字材料参考: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