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马克思(1818—1883),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读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1847 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1864 年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1867 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83 年 3 月14 日病逝于伦敦。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背景解读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福利的崇高理想。1835 年,青年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毕业后他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十七岁的马克思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并写下了这篇文章,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表达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 3.文学常识 马克思的脚印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 10 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 D 行第 2 号座位上。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时间长了,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表面,后来这里就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到 D 行第 2号座位来阅读,图书馆的值班人员走过来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您不要占用,他马上就来。”那个读者怔了一下,问:“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个工人领袖吗?”“是的。”“他每天都来吗?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放心,多少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都到这儿足足工作 10 个小时,我在这里已经 20 年了,我很了解这里的读者。”那位读者听了这番话,以敬佩的目光看着马克思座位上那一堆书,然后慢慢地走开了。 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召.唤( ) 教诲.( ) 恪.尽职守( ) 藐.视( ) 蒙.蔽( ) 啮噬..( ) 吮.吸( ) 钦.佩( ) 战战兢.兢( ) 答案:zhào huì kè miǎo ménɡ niè shì shǔn qīn jīnɡ (2)多音字 芳菲( )①菲菲薄( ) 晕头转向( )②晕晕车( ) 数见不鲜( )③鲜鲜为人知( )称赞( )④称称职( )蒙头转向( )⑤蒙 蒙蔽( )蒙古( )提供( )⑥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