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31 中 年级 学期 学科导学案(编号: 19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蹲点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完成情况:课题: 《木兰诗 》 课型: 展示课 设计人: 学习目 标1、赏析木兰形象 2、学习本文运用修辞的手法。3、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重 点:赏析木兰形象,学习本文运用修辞的手法。 难 点: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文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句式大多对仗,借助朗读带,学生自读,并提示在字音、停顿、感情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反复朗读,熟读成诵。2、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全诗大意,理清故事情节。【知识链接】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排比,由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学生齐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对偶句、排比句,或其它手法的的运用。体会它的表达效果。【自学导航】(相信自己,古文我最棒!)1 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字并翻译句子。2 默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请把你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木兰的表现哪一个地方最能感动你,并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合作探究】(让你我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3、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拓展训练】(英勇上战场,展示我在行)木兰是一位“奇女子”。她替父从军是一种孝,保家卫国是一种忠。那么我们现在作为中学生在现实和平的生活中,又应该怎么样来孝顺父母,报效祖国呢?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当堂检测】1.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2. 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3.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5.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 写 爷 娘 : ② 描 写 阿姊: ③描 写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