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说谎吗? 儿子今年 3 岁 5 个月了,他不爱吃豆子。今天中午幼儿园午餐又吃豆子。老师过来的时候,发现垃圾盘子里有一些豆子。老师问:“这些豆子是谁放的呀?”孩子们都说不知道。过会,另一个孩子说:“老师,它们被施了魔法自己跑到盘子里去了。”老师问:“是从谁的盘子里呢?”儿子回答:“是从我的盘子里。”老师说,你儿子太有意思了。可是我很疑惑,这孩子怎么不承认错误呢?他是在说谎吗? 案例中提到的两位孩子都说了谎。当老师发现垃圾盘里有豆子而询问是谁放的时,第一位孩子说“它们被施了魔法自己跑到盘子里去了”,这个孩子的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相符合,他可能并没有看到豆子是如何去到盘子里的。而案例中另一个孩子——儿子,因为不爱吃豆子而把豆子放进了垃圾盘里,并且在老师询问时没有主动承认错误,这一行为也属于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作为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说谎时,会担心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但是幼儿说谎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会成为骗子,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幼儿就可能出现说谎行为。幼儿说谎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说谎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三种,分别是:想象型说谎、自卫型说谎和虚荣型说谎。 想象型说谎——是指孩子因为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而导致说谎。案例中第一个孩子的说谎就属于这一类型。通常小班幼儿比较容易出现想象型说谎。由于受限于思维发展水平,他们的想象具有很强的虚幻性和夸张性。例如,跟小伙伴形容“我的变形金刚有柜子那么高”。而且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动物会说话,玩偶会生气……案例中另一个孩子说垃圾盘子里的豆子是“被施了魔法自己跑到盘子里去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想象型说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到了中、大班,这种谎言会逐渐减少。 自卫型说谎——是指孩子为了逃避指责和惩罚而说谎。案例中的儿子没有主动承认豆子是他放的就属于自卫型说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儿童说谎都属于这一类型。这是因为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较低,无法多角度看问题,认为当自己做错事时,父母或者老师就会不高兴,把自己当成坏孩子而批评惩罚自己。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只好选择用谎言来掩盖事实。尤其当成人对儿童的要求过于严格,做错事后对其横加指责,甚至棍棒相加而使孩子内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时,出于自我保护,他们就用撒谎的办法来逃避预料中的惩罚。比如打碎了杯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