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白居易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 (755) ,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护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人物身世: 长恨歌的故事条幅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作品给下列词语注音回眸( móu )粉黛( dài ) 骊宫( lí ) 霓裳( ní )( cháng ) 临邛( qióng ) 鼙鼓( pí ) 仙袂( mèi ) 衣钿( diàn )千乘( shèng ) 钗擘( bò ) 马嵬( wéi )阑干( lán ) 绰约( chuò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