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秘籍:与学生谈心的要诀 [摘要]教育学生的过程是比较漫长且又复杂的,切忌操之过急,教育是种慢艺术,这种“慢”是需要体现在长期的相处中。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大程度是通过语言交流达成的。1924 年 11 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霍桑工厂开展一个“谈话试验”,用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工人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引起绩效的提升。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给教育领域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启示是:学生需要倾诉,需要更多地被教师关注。当学生心情舒畅,当学生受到关注时,其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只有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自己的学习得到长足的进步,进而有可能增强自信心。教育学生的过程是比较漫长且又复杂的,切忌操之过急,因为教育是一种“慢艺术”,这种“慢”是需要体现在师生长期的相处中。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交流去达成的。而师生间对话,是最古老、最经典的教育方法。这一点,无论是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在中国古代的孔子等大师的教育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使我养成了与学生交谈的习惯,我会找每一个学生聊天、谈心。要诀 1 不要总等着有事了再聊通常教师找学生谈话目的性比较明确,且多半是发现学生出了一些状况后才开始谈话,换言之,教师找学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学生不出问题,除非学生主动,一般鲜有和教师谈话的机会,倘若学生不习惯与教师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对教师倾诉。要诀 2 别把中等生拉下安排师生交谈也需技巧,我通常做法是按学生学号来安排交谈。班主任的谈话对象往往分布不均,特别是一些中等生,一个学期下来可能与老师说不上几句话,而有了学号的约束和提醒,就不会出现这种偏差了。一旦学生了解到教师有这样的工作习惯,就会有所期待。他们知道,老师是不会忽视班中任何一个学生的。在即将轮到自己和老师谈话时,学生会更加注意近阶段自身的表现。同样,教师也可以反向利用这个习惯,在轮到某学生时刻意跳过去,找后面的学生谈话。这样学生反而会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