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算法理论基础和软件设计的技术基础,主要研究信息的逻辑结构及其基本操作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实现。它不仅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已成为其它理工科专业的热门选修课。本标准的编写依据是 2008 级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其它专业及其它教学层次参照本标准执行,执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际学时作适当调整。二、课程目标从课程性质上讲,《数据结构》是一门计算机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数据结构》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结构类型和算法,尤其是数据结构的三要素、存储结构的实现和算法的评价策略。3.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的结构特性,以便为实际应用问题所涉及到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算法。4. 逐步理解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5.培养数据抽象能力;训练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要求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和正确易读,养成良好程序设计习惯。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本课程涉及的一般知识的认知。理解——是指对本课程涉及到的概念、主要结构类型和算法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较复杂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绪论1.1 什么是数据结构1.2 基本概念和术语1.3 3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1.4 算法和算法分析√√√√2.线性表2.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3.栈和队列3.1 栈3.2 栈的应用举例3.3 栈与递归的实现3.4 队列√√√√4.串4.1 串类型的定义4.2 串的表示和实现4.3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4 串操作应用举例√√√√5.数组和广义表5.1 数组的定义5.2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5.3 矩阵的压缩存储5.4 广义表的概念√√√√6.树和二叉树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6.2 二叉树6.3 遍历二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