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纵隔指南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刘茜桐师娟子本文翻译自《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106 卷 3 期,该子宫纵隔指南是由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实践委员会制定,目的是回顾子宫纵隔文献以制定治疗的最佳指征和方法。子宫纵隔会增加流产、早产和先露异常的风险,但是子宫纵隔和不孕的关系没有明确证据支持。一些研究认为治疗子宫纵隔可以改善前次妊娠丢失、复发性流产和不孕患者的活产率。对于没有不孕和前次妊娠丢失的患者,治疗前应告知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收益。治疗子宫纵隔的方法很多,但是没有足够证据推荐特定的治疗方法。分类子宫、 宫颈和阴道异常的分类系统很多,统称为苗勒氏管畸形。子宫纵隔可导致妊娠结局不良,包括不孕、妊娠丢失和产科结局不良,例如胎位异常和早产。但是,也有很多子宫纵隔的女性没有生育困难。本指南回顾子宫纵隔相关文献,提出治疗的最佳指征和方法。发展子宫纵隔是胚胎20 周时双侧副中肾管(苗勒氏管)未融合导致的。弓形子宫是融合失败的最轻表现形式,但是与临床无关。子宫纵隔的实际发生率难以确定,因为很多子宫发育异常是无症状的。 大约低至千分之一到二,高达千分之十五。起初认为子宫纵隔主要是由纤维组织构成。但是标本活检和MRI 证实纵隔主要是由肌纤维和少许结缔组织构成。子宫纵隔包括从不全性/ 部分性纵隔到完全性纵隔。部分性纵隔是指只有一个宫底和宫颈,纵隔从宫腔顶部延伸向宫颈。纵隔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协会和欧洲妇科内镜协会 (ESHRE-ESGE)对纵隔的定义是宫底部内凹间隙深度超过子宫壁肌层厚度的50%。但是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没有明确的定义纵隔的标准。一些作者推荐美国生育协会( AFS)的形态学标准,以更好的描述纵隔的特征并且和弓形子宫区分。它将部分性子宫纵隔定义为纵隔中点的夹角为锐角(以区分弓形子宫,其夹角为钝角),且纵隔的长度>1.5cm (弓形子宫的宫底内凹在1~1.5cm)。由于子宫纵隔没有公认的定义标准,因此不同定义可导致多种诊断分类和相应纠正手术的增加/减少。图 1 是 ASRM对子宫纵隔的定义,与弓形子宫和双角子宫区分。正常 / 弓形子宫:宫底内凹间隙深度<1cm 且夹角 >90° 。纵隔子宫:宫底内凹间隙深度>1.5cm 且夹角 <90° 。双角子宫:宫底外侧内凹 >1cm。宫腔内容积和部分性子宫纵隔相近。完全性子宫纵隔只有一个宫底,纵隔从宫腔顶部延伸至宫颈,也可形成双宫颈。可能合并阴道纵隔。需与双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