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材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沅江市疾控中心 沈吟二零一一年三月十八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开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防止生物因子(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剂泄漏逃逸到实验室外环境,研制了一系列的防护装备和设备,如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生物安全柜等;建设了 BSL-3 实验室和 BSL-4 实验室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发展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调查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 Sulkin and Pike 调查了 5000 多个实验室,发现:——累计实验室相关感染 3921 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 肝炎、布氏菌病、肺结核、野兔热(土拉弗氏菌)、斑疹伤寒、 委内瑞拉马脑炎(Ven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原因在 3921 例实验室感染中,对导致感染的原因分析发现:——低于 20%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已知的事故有关;——80%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其中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原因在 3921 例实验室感染中,对导致感染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感染最多的 4 种实验室事故——溢出和泼洒;——针头和注射器;——锐器、碎玻璃;——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案例一——新加坡实验室人员感染 SARS(2003 年)案例二——国内实验室人员感染 SARS(2004 年)早在 1979 年,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 Pike 在他的一篇评论中指出:——"生物安全知识、防护技术和设备对防止大多数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 病原微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定义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当标准实验室操作或操作程序不能有效控制生物因子可能带来的相关危害时,必须采取其他的措施来弥补。必要的措施——实验室设施(工程特点);——安全设备和管理措施等硬件和软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和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认识到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在 1988 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 Bio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