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1. 原因:(1) 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 _____________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2) 中原王朝需要补充兵源和劳动力。2. 措施:对周边民族进行 _____, 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3. 民族:匈奴、 _____ 、羯、 ___ 、羌 , 在历史上合称“五胡”。4. 影响: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呈现出 __________ 的趋势。北方和西北方招抚鲜卑氐逐渐认同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 北魏的崛起:(1) 建国: 386 年 , 拓跋部建立魏国 , 定都平城 , 历史上称为北魏。(2) 发展: 439 年 , 北魏统一 _________, 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的局面。黄河流域2. 孝文帝改革:(1) 背景。①_________ 成为历史潮流。②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 _____ 先进的文化 ,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 内容。① 迁都: 494 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_____ 。② 汉化: _________, 学习汉语 ,_________, 提倡与汉人通婚。民族汇聚汉族洛阳改穿汉服采用汉姓3. 影响:(1) 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2)_________ 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 胡食、胡服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3)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中原文化【记一记】☉ 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 , 以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朝时我国北方历史发展特征:一是政权更替频繁 , 社会动荡不安 ; 二是各族人民在长期杂居相处中联系日益密切 , 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歌谣记忆三国两晋南北朝 , 北方民族入中原。冲突交往数百年 , 中华民族凝聚显。北魏明君孝文帝 , 胸怀大志主动变。与汉通婚语姓服 , 平城洛阳都城迁。【读一读】 魏主欲变北俗 , 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 , 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 , 习性已久 , 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 见在朝廷之人 , 语音不听仍旧 , 若有故为 , 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解读】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原文大意: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 , 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 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人 , 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 , 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 , 不得使用鲜卑语 , 明知故犯者 , 就要降职或罢官。”【读图学史】A :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