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伏发电站防雷接地设计 1. 综述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其中“折线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多,也比较成熟原来也称为“规程法”,因最早在电力行业标准DL/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应用,后来GB/T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中进行了优化; “滚球法”在国标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进行了说明。 根据相关论文的描述,“滚球法”比“折线法”规定相对严格一些,同样的计算条件下,折现法的避雷针保护范围与滚球法中的三级防雷建筑类似。 对于光伏发电站, 根据DL/T 1364-2014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和GB/T 32512-2016《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的规定,采用滚球法进行防雷计算。 2. 防雷设计要求 2 备注:本部分内容,主要依据DL/T 1364-2014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GB/T 32512-2016《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和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说明。 2.1 总体要求 (1) 在进行光伏发电站防雷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防护目标的特点等因素,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将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单元其它设备(包括汇流箱、逆变器、就地升压变压器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