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 药 学 总 论 绪 第 一 章 起 源 与 发 展 《 神 农 本 草 经 》: 东 汉 , 365, 第 1 部 , 上 中 下 三 品 《 本 草 经 集 注 》: 南 北 朝 , 陶 弘 景 , 730, 朱 写 墨 写 《 新 修 本 草 》: =《 唐 本 草 》, 李 责 力 苏 敬 等 , 844 《 经 史 证 类 ( 备 急 ) 本 草 》: 宋 , 唐 慎 微 , 1558 《 开 宝 本 草 》: 宋 , 983 《 本 草 纲 目 》: 明 , 李 时 珍 , 1892, 集 中 国 16 世 纪 前 本 草学 大 成 世 界 自 然 科 学 卓 越 贡 献 《 本 草 纲 目 拾 遗 》: 清 , 赵 学 敏 , 921( 增 716) 第 二 章 产 地 、 采 集 、 储 藏 道 地 药 材 : 确 定 依 据 临 床 疗 效 是 关 键 第 三 章 炮 制 第 一 节 目 的 1. 减 毒 : eg.巴 豆 去 油 制 霜 , 附 子 煎 煮 成 制 附 子 2. 增 效 : eg.蜜 制 百 部 增 润 肺 止 咳, 醋制 延胡增 止 痛 3. 存: eg.干燥处理之肉苁蓉茎含汁半埋沙, 黄芪 切片干燥 4. 净: eg.刷枇杷叶背面绒毛切成 丝 5. 好吃: eg.水漂海藻, 昆布, 紫河车腥味 6. 类 似配伍作用: eg.生地 黄酒煎 成 熟地 寒 清 热凉血 温 补血滋阴, 生首乌泻下 通便 制 首乌专补肝肾 第 二 节 常用方法 水飞: 炙: 液体辅料拌炒 掸: 药 快入沸水潦过 淬: 煅红入冷水/液辅料( 打铁) 第 四章 作用 第 五章 性能 第 一 节 四气 寒凉温热平 寒凉: 清 热泻火, 凉血解毒 等 温热: 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温经 通络, 回阳救 逆等 第 二 节 五味 …… 药 性歌 酸涩收敛固涩, 苦有泄燥之功, 甘补和中 缓急 , 辛发 散行气血, 咸能软坚泄下 , 淡能渗湿利尿, 第 三 节 升降沉浮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凉沉降。 反映药 物作用趋向性 升浮: 升阳发 表, 祛风散寒, 涌吐, 开 窍等 沉降: 泻下 , 清 热, 利水渗湿, 重镇安神 , 潜阳息风, 消导积滞, 降逆止 呕, 收敛固涩, 止 咳平喘 第 四节 归经 药 物作用定 位概念 以脏腑经 络理论 为基础, 以所治病证 为依 据 第 五节 有毒 无毒 第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