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建设系统性分析如何使档案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当前做好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唯有创新,才能促进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国家档案软实力。本文阐述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列举了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就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突破发展“瓶颈”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性建议。一、档案信息化概念档案信息化可以理解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实际运用为基础,以档案信息的资源化为主导,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进步过程。一方面,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必然结果,它在自身发展中涵盖了社会作用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又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推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动力。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当前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阶段,更是实现国家信息工程的重要步骤,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产物。档案信息观的普遍提高是社会各方面广泛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条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正在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战略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档案事业发展乃至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意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和收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方面。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理、管理、提供利用,工作量大,效率低,费时费力。档案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管理更多体现在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电子档案接收在线化、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二是检索查询方面。传统检索方式是档案管理人员从纸质目录上所记录的信息到库房中查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的检索与查询通过网络实现即时的查询,管理人员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择最佳第1页共4页查询方式,在数据库中检索可供参考的其他信息。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和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6个方面。(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只有建设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核心部分。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任务:一是尽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有利于抢救保护珍贵档案文献,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步伐。二是加强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着力推进各类档案数据库建设,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合理、绩效显著。(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它既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的直截了当,也不同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常态管理的有章可循,由于具有探索性、工程性、过程性等特点,应用系统建设尤其需要精心的组织与管理。(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五)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于形式。提高档案事业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造就一支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六)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信息档案不同于一般第2页共4页信息,记录着社会活动的历史过程。当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密问题,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安全保密与保护隐私、保障公民权利的合理途径。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