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VIP免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_第1页
1/1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_第2页
2/1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_第3页
3/10
1 / 10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湖北省鄂州市一中杨 芳一 课题全解1.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科学院院士, 实验物理学家。 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 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领导的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1976 年,丁肇中和里奇特由于发现了J 粒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裔物理学家。1965 年起,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矢量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矢量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还在实验上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1974 年,他们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 3 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 粒子,“J”和丁的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 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J/ ψ 粒子。丁肇中是第一位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讲的获奖者。作为实验物理学家,他发现的J 粒子,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相关资料(1)“格物致知”及其出处“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后来人们把这几句话叫做《大学》 的“三纲领” “八条目” 。“格物” 和“致知” 即“八条目”之二。(2)关于王阳明格竹这个故事许多书里都提到过,许多哲学著作都把它当做一个典型事例,用来阐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这个故事最早见于王阳明《传习录》第318(钱德洪序):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着实曾用来。 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教材通解及同步练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