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重组模式的启示本文为《能源》杂志2014 年 5 月刊文章当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改进的利益超过垄断利益时,石油工业上下游更充分细致的分工就会随之产生。文/陈卫东 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本刊特约专栏作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2008 年当时名列跨国石油公司第五位的康菲公司录得134.79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在巨大经营压力、资金压力和市场压力之下,为提振公司经营、 提振市场的信心, 公司不得不对发展战略、 公司结构做出重大的调整,提出了称之为 “收缩性增长 ”战略,启动了 2010 至 2012 年为期三年的 “战略调整 ”,重点包括上下游分拆、非核心资产剥离和回购公司普通股及增发股利还有增加分红等重大措施。4 月 10 日在 2014 年度分析师大会上,董事长、 CEO 瑞安 ·兰斯先生带领公司高管团队向与会的分析师系统地报告公司分拆重组后取得的重大进展,他说:过去几年通过艰难但是卓有成效的重组, 公司实现了新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2013 年各项经营指标反映了公司已经重生,已经重新踏上了健康可持续的有机增长之路。兰斯先生解释说:“简单地说,公司的有机增长之路就是公司的产量增长、利润增长、现金流增长和回报增加。”2012 年 5 月,康菲公司完成了 “一分为二 ”的分拆重组,上游业务保留了“康菲公司”原有的名称,中下游业务重组后成立了全新的“菲利普斯 66 公司 ”,原公司股东以 2:1 的比例获得新公司的股票,自动成为新公司的股东。重组后两年,分拆后的两家公司都实现了年均超过20% 的市值增长,明显高于同期的道琼斯指数的增长率, 也超过了整个石油板块的平均年增长率,为股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非核心资产剥离方面,几年来剥离出售了超过300 亿美元非核心资产,基本完全退出了非 OECD 国家的上游油气资产和下游资产,并明显地减少了美国本土的常规天然气资产。 下游炼化能力由原来的270 万桶 /日缩减至 220 万桶/日,减少了近 20%。同时管道业务和石油化工业务也分别减少了约30% 和 40%。尽管公司维持甚至是增加了上游业务的投资强度和力度,鉴于短期内大力度地剥离非核心业务, 油气产量还是由 2010 年 175 万桶/日,下滑至 2013 年的 147 万桶/日,而探明油气储量则由83 亿桶增加到了 89 亿桶,为日后产量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持续稳定增产的基础。我对康菲公司 “收缩性增长 ”战略基本含义的理解是: 公司拆分和剥离非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