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0 目的对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实行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并对潜在问题实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2.0 范围 适合于本公司品质活动过程、操作、产品、原辅料和客户抱怨时实行纠正措施及对潜在问题实行预防措施。3.0 定义纠正措施:是指针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改善以防止再发生。预防措施:是指针对潜在的问题作预先的改善以防止发生。4.0 职责4.1 发生不合格部门的负责人;应保证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已作恰当分析并实行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对潜在问题实行预防措施防止其再发生。4.2 各部门;都应注意查明任何潜在的品质问题,实行预防措施,避开不合格的发生。4.3 品管部;负责公司内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统一受理登记,并会同发现问题的部门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确认。4.4 物流部;负责供应商纠正措施的受理登记,并会同品管部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确认。5.0 内容5.1 需要实施纠正措施的时机一般包括以下几种:5.1.1 进料整批退货时。[异常处理报告单]5.1.2 生产过程各定点检验发现不良率超过 5%时。[异常处理报告单]5.1.3 生产过制程巡检发现制程出现重大异常,或无法遏制连续的不良产生需停工停线时。[异常处理报告单]5.1.4 成品检验不良率超过 5%时。[异常处理报告单]5.1.5 各过程绩效(工作能力、产能、效率、利润值等)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如:客户需求信息传递错误、仪器失效等。[纠正与预防措施通知单]5.1.6 发生客户报怨或产品退货时。[异常处理报告单]5.1.7 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发现缺失时。[不符合项报告]5.1.8 品质目标未达成时。5.2 异常情况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通知单]5.2.1 由相关部门人员在发现 5.1 条款所列时机或重大人为缺失时,填报相关表单,对正在发生的情况应先实行临时紧急措施,避开事态更加严重。5.3 原因分析5.3.1 相关责任部门接到[异常处理报告单][纠正与预防措施通知单][不符合项报告]后应对问题的原因作分析检讨,并确定原因,同时做问题的延伸分析。5.4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4.1 相关责任部门依分析结果提出适当改善对策,并确定预定改善完成期限。5.4.2 当某一具体个案实施纠正措施时,同时应进行延伸分析,对可能或今后还可能还潜在的问题作预防,以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5.4.3 各部门对在工序控制、审核结果、品质记录、服务报告和客户投诉获得的品质信息进行分析,除实行必要的纠正措施外,应不定期综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