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颈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护理查房颈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分型•按动脉瘤的位置分:•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按动脉瘤直径大小分:•﹤0.5cm小型•0.6-1.5cm一般型•1.6-2.5cm大型•﹥2.4cm巨大型•直径小的出血几率较多临床表现出血症状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内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局灶症状即非出血症状,如动脉瘤体积缓慢增大,压迫邻近神经,也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的为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海绵窦综合征癫痫治疗•一旦诊断为脑动脉瘤,应采取手术治疗,以求根治,避免大出血危险。采用开颅直接处理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可采用动脉内栓塞治疗和动脉瘤夹闭治疗。•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4-21天,床头抬高30度,维持内环境稳定,止血,控制颅内压及血压,预防脑血管痉挛。病史简介◆患者梁涛,男,34岁,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9天,介入栓塞术后5天”入院,入院于2016年1月11日。患者于2016年1月2日因“突发癫痫13+小时”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于当天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入院后于2016年1月6日全麻下行“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转入NICU继续治疗,予以补液、纠酸、促醒、预防脑血管痉挛、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或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多次复查肌酐大于1000umol/L,尿素及尿酸均较高,于2016年1月9日行血液透析治疗,2016年1月9日患者出现呼吸浅慢、瞳孔散大,予以气管插管。患者病情仍危重,家属要求转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查体:T:38.3BP:238/150P:125R20SPO292%•神志浅昏迷,被动体位,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0.3厘米,对光反射迟钝。双下肢无水肿,肌力无法查,肌张力稍下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肾功:尿素UREA31.63mmol/L,肌酐CREA643.2umol/L•头部CT:脑积水临床诊断•1.左侧颈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3.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4.继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5.低蛋白血症•6.肺部感染•7.双侧胸腔积液•8.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11/1行CRRT治疗•12/1请神经外科会诊拟行腰池引流术协助治疗•20/1床旁局麻下行“经皮快速气管切开术”护理诊断与措施•有再出血的危险•疼痛:头痛•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脑组织灌注异常•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贫血,有再出血的危险:与脑血管造影术后,动脉穿刺部位按压时间短,过早活动有关•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2、绝对卧床休息,提供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3、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剧烈运动。•4、遵医嘱使用止血剂、脱水剂、镇静剂、维持血压正常。气体交换受损:与分泌物过多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1、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3、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疼痛:头痛与颅内高压,血液刺激脑膜或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有关•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预防感冒•3、评估疼痛的程度,观察疼痛时的伴随症状•4、选择正确的止痛方法,•5、病情允许时可抬高床头15-30°。•6、遵医嘱用药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膜地平)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多粘稠和咳嗽无效有关•1、定时予以翻身拍背,密切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与量。•2促进有效排痰。给予气道湿化,备电动吸痰器,酌情吸痰。•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祛痰药物。体温过高:与颅内出血感染,引流管放置有关•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2、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3、降温半小时后应再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4、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保持床单位清...